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疾病
近年来随着药物剂型和雾化吸入装置的不断改进,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疾病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雾化吸入疗法的原理主要是药物溶液通过雾化器转化为药雾微粒,病人通过雾化器喷出口将药雾直接吸入到咽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内。吸入到呼吸道的药雾在局部浓度高,起效迅速,副作用少且无任何痛苦。在许多国家已将药物溶液通过雾化装置吸入作为治疗哮喘中、重度急性发作的首选治疗方法。
雾化吸入主要有三种方法:⑴ 氧气雾化器。此装置用塑料制成,较简易,通过氧气驱动产生雾化,氧气流量为5~7 L/分;⑵ 压力型雾化器。此仪器是以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为动力,手握式喷雾器,可做到同步吸入,更多的药雾能够在呼吸道的沉积。目前在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德国百瑞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可携带的小型雾化器(也称压缩吸入机)。该仪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和低噪音等特点。喷出的雾化颗粒直径大部分<5μm,因此可以满足药物最有效地沉积在呼吸道和肺内;另外所喷药雾雾量还能随不同个体的吸入量增加而增加。这种方法适用于在急诊室、病房和家庭使用,并且适合任何年龄段的病人进行吸入治疗。⑶ 呼吸机雾化器。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可以通过呼吸机雾化器作药物吸入治疗。以往在临床上使用的超声雾化器由于喷出的雾化液需要病人用力才能吸入,喷雾时间较长,可引起气道湿化过度而致呼吸困难或引起支气管痉挛。对于支气管哮喘及严重阻塞性肺疾患患者,不适合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现在已经逐步被压力型雾化器所替代。
雾化吸入疗法的适应症主要是:支气管哮喘、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支气管扩张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痉挛、痰液粘稠、咯痰困难等症状。
治疗呼吸道疾病的雾化吸入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⑴ β2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小气道的β2受体,从而使支气管舒张。该类药物被吸入后在数分钟内可迅速起效。使用的药物主要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和非诺特罗。具体使用剂量和方法是:沙丁胺醇(商品名喘乐宁雾化溶液,英国葛兰素威康公司生产),每次2.5~5.0mg;特布他林(商品名博利康尼雾化溶液,瑞典阿斯特拉捷利康公司生产),每次5~10mg;非诺特罗(商品名备劳特吸入液,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每次1.25~2.50mg。⑵ 抗胆碱能药物,主要作用于大气道的胆碱能受体,使支气管舒张。使用的药物为溴化异丙托品(商品名爱喘乐雾化吸入液,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每次250μg~500μg。上述药物在使用时再加生理盐水1~2ml,一般在5~10分钟内可吸完。对于治疗效果好的可间隔4~6小时重复一次;对治疗效果差或哮喘重度发作者,可间隔30~60分钟重复1次。临床上将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气道疾病效果较好。⑶ 皮质激素,主要起抗炎作用。使用药物为丁地去炎松(商品名普米克令舒,瑞典阿斯特拉捷利康公司生产),每次1~3mg,每天1~2次。⑷ 化痰药,主要为粘液溶解剂。盐酸氨溴索(商品名沐舒坦,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每次15~30mg,每日2~3次。
以上介绍的雾化器和各种药物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均有供应。药物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周一至周五设有专科门诊)。